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愛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的某個信念得以宣揚,最後變成幾乎全球共同響應的行動,那必然是個很棒的成就。

  1864年出生的安娜賈維斯非常孝順母親,終身未婚陪伴在母親身邊。她母親心地善良,曾提出應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無私奉獻的母親們,可是願望尚未實現就過世了。安娜賈維斯於是從1907年開始舉辦活動,並申請將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節日。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而她母親生前最愛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國母親節的象徵。


  漸漸的,這個節日逐漸拓展到全球各國,成為眾多全球共同慶祝的節日之一。諷刺的是,這節日也成了店家促銷的藉口,而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安娜賈維斯後來甚至成立了母親日國際協會,持續進行抗議活動,抗議被商業化污染的母親節,希望讓回歸到單純讚揚母親的節日。

  人常常如此被這種思想綁架,原本只是表達心意的回家探望母親,順便送個小禮,然後「體貼媽咪,要送就送最好的」,或是「寵愛媽咪大餐」大快朵頤一番,甚至最後還因為工作忙碌,成了「禮有到人沒到」的本末倒置啊!

  不只過節如此,理財上是否也常聽到類似的話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買足保險才是愛家表現。」「這商品再不買就要停賣了。」於是,很多人不明究理的就買了一堆不知投資哪裡的基金、不知保障內容的保單。

  理財的確很重要,但不是在這句話的包袱之下,就胡亂投資,看到推出甚麼新基金、或是銀行人員的推薦,就急著像買菜一樣,這個一把、那個一袋的裝進購物袋。保險往往更是長期甚至終身的規劃,先認識保險的概念之後,搞清楚自己實際的需要是甚麼,保障該保障誰,才從這出發去尋找比較合適的工具,避免花了冤枉錢還沒達到保障效果。

  更重要的,不是新的商品就是好,不是熱賣的就適合,不是快停售的就必要,越複雜的工具,往往反而模糊了焦點,甚至常常反而達不到我們最初所要的目的。

  回到母親節,再貴的飯局,比不上一個久違的擁抱,再好的禮物,比不過一句「媽咪,我愛妳。」

  祝福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