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當天限時半價好康喔

當沖稅減半明日上路!可望活絡股市

2017/04/27 | 台灣市場 | 施蒔穎
立法院先前於4月11日三讀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股市當沖的證券交易稅減半為千分之1.5,此案於昨日經總統公布後,將自明(28)日起生效,實施期間為1年,可望活絡證券市場,提升台股量能,屆時將適時視證券市場的需求予以檢討。

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條之2修正案於昨日經總統公布,自明(28)日起1年內,同一證券商受託買賣的同一帳戶於同一營業日現款買進與現券賣出同種類同數量的上市或上櫃股票,在出賣時,按每次交易成交價格依1.5%稅率課徵證券交易稅。」

=======================================

這新聞出來,不少投資人可能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這裡小編來為大家解惑遺一下:

Q1:證交稅?不是停徵了嗎?

  不是,停徵的是證所稅,也就是證券交易所得稅,也就是買股票賺到價差要另外申報的,目前是停徵的狀態。證交稅則是證券交易稅,每一筆「賣出」交易都得扣(買進時不用),稅率是0.3%,這部分一直都有喔!

Q2:這條例是所有的交易都可以減半嗎?

  不是喔,只有針對現股當沖的交易,也就是當天現股先買進後賣出,或是先賣出後買進,都可以算入交易稅減半的範圍之內,當天半價優惠。如果你是今天買,明天以後才賣,馬上恢復原價喔。而且當天買賣,如果是用傳統的「融資買」加「融券賣」也是不符合的,不過這部分可以在成交後,請券商幫我們改成「現股買」和「現股賣」就可以享有優惠囉!

Q3:所以人都可以用現股當沖嗎?

  現股當沖是要申請的喔,條件很簡單,只要開戶滿三個月,交易滿10筆,交易金額超過25萬(買進加賣出)就可以提出申請,現在券商多半有線上甚至APP申請,相當方便喔!

=======================================

  這政策市場已經期待很久,不過先別急著衝進場,大家都知道要靠當沖獲利是不容易的,但當沖的難度,倒不單純是交易成本的問題,而是當沖市場高手如雲,且大戶交易成本壓的很低,一般人要跳動兩三檔價格才開始獲利,大戶也許只要一檔就能獲利。

   這種情況下,散戶要在主力廝殺的戰場中,夾縫中求生存,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而這事實並不會當沖交易稅減半而有所改變,所以如果沒有自己一套獲利方程式,別輕易嘗試啊!


  新政策上路首日,可以看到當沖佔比的確明顯提高了,不過這政策實施的目的,主要並非為了提高這部分的佔比,而是冀望能夠提高整體市場成交量,讓市場更熱鬧,買賣的人多了,價格比較能夠及時反映,才不會讓台股成為蚊子館。而這部份的目的,在實施首日看來還沒見到成效,有待後續的觀察了。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有保險不會拉肚子

  「早安,請問今天要吃甚麼?」早餐店年輕店員笑容可掬的招呼著。


  今天早上帶兒子去買早餐,等待餐點的過程中,看著主廚熟練地料理各種食材,香氣四溢,令人口水直流。可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之前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一下是毒麵粉、一下是沙拉油、一下是塑化劑,然後又是過期食品,一直到最新的毒雞蛋等,外食的風險還真是大呢。

  四處張望時,突然看到牆上貼了一張「保險證明」,內容大意是說已向保險公司投保「產品責任保險」,保險期間內最高理賠1000萬元。這類的文件,相信大家在不少地方都曾經看過,尤其是遊樂場、百貨公司、餐廳、飯店等,往往都少不了它的蹤跡。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證明之後,是不是就覺得安全多了?吃的東西不會有問題了?住的飯店不會火災了?玩的東西不會有危險了?畢竟看到保險兩個字,就覺得安心不少,意外好像就不會出現。

  不過事實上,我得說這類的產品責任險,真正保障的人,其實並非消費者喔。等等,別急著砸這些店,待我解釋一下。

  如果今天早上這家店的客人吃完早餐,結果通通食物中毒,住院打了三天的點滴,以今天客滿的狀況來看,恐怕事後求償的金額會非常龐大,除了醫藥費之外,說不定還會有精神賠償之類的,如果賠不出來,客人們可能還組個自救會(應該是沒那麼嚴重啦),然後鬧上電視報紙,最後這家店生意一落千丈,然後它就倒了。

  還好,它有保產品責任險,故事就有了不同的結局,剛剛所講的一切費用和理賠,都由保險公司埋單支付,客人拿了錢想想也是小事一樁,自認倒楣也就算了,大不了到別家店吃早餐就好,然後店家更注意食品安全問題,生意不受影響,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看出來了嗎?有了這個保險,客人還是可能上吐下瀉,但是店家基本上可以避免掉不少經營風險,成了最重要受保障的人。

  不只責任險,任何保險都要弄清楚幾個角色關係,誰是投保人?誰是被保險人?誰是受益人?然後依照投保的理由,去決定這三者要如何安排,才不會常常看到社會新聞,某家庭一家之主因病過世,結果繳了一堆保費,卻拿不到保險金,然後輿論就一片罵聲說保險公司無良。

  舉個最基本,卻也最常見的問題:你有幫孩子投保壽險嗎?很多人覺得因為愛孩子,所以要給他們保障,就幫他們買了壽險保單,聽起來似乎很理所當然,不過這麼做正確嗎?對孩子而言最大的風險,是幫他們付學費、生活費的人-也就是我們-如果不在了,他們日子如何過下去,所以愛孩子的話,應該是幫自己買足夠的壽險保單,才是正確的做法啊。

  另外,提醒大家,保險是一向控制風險的工具,但不是為了買而買,額度也不是越高越好,更不是買了保險,生活就不會有風險,騎車就可以飆快啊。

  故事回到今天早餐店,拿了餐點,臨走之前,我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這張保險證明,赫然發現,最底下有一行字,保險期間至「民國105年4月1日止.....」。

  看來,只有自求多福了。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年報酬48%的好投資

  「100萬的投資,一年可以淨賺48萬,是好朋友我才告訴你這好康喔~」

  這樣的台詞,各位可曾聽過呢?


  今天聽了一位信託業界前輩的講座,提到這樣的一個案例,原來是詐騙集團找上他承作金錢信託,存入一筆可觀的資金,卻不要求配置任何投資,只要活存。沒想到原來是這集團用他們金控的信託作為廣告(我們這投資計畫是由公營的XX銀行信託的喔,資金非常安全),來招攬投資人入會。

  而這詐騙集團在做的事情,就是透過一個拉一個,來參加他們的投資計劃,每個人只要存入100萬資金,每年可以拿到48萬的利息,兩年多就可以回本,後面存的越久領的越多。太誇張了,定存才1%,存這個可以拿到48%,半夜去借錢也要拿來投資囉。

  當然,這遊戲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老鼠會模式,把後面入會的人所繳的錢,去付前面的人利息,拿到利息的人,也就相信了這一套,開始找更多的親朋好友憶起入會,也就有更多的老鼠進來。當資金滾的夠大的時候,遊戲的主玩家,當然就捲款不見人影了。

  這劇本幾乎每年都有,差別只是在故事內容不太一樣而已,有時候是太陽能產業,有時候是不動產Reits,有時候則是銀髮族投資。不管故事內容如何變化,結局卻往往大同小異,我比較好奇的是,怎麼還是那麼多人會被騙呢?隨便上網一搜尋,光是去年八月份就四起以上的投資詐騙案。

  2016年8月 開「小牛」騙投資 男詐6千萬落跑
  2016年8月 臉書PO現金炫富詐騙吸金 開名車吸金百萬
  2016年8月 詐騙慣犯張華欣 再被判賠535萬
  2016年8月 遊戲詐騙吸金10億 騙人手法大公開

  無巧不成書。

  晚上家族的長輩來家中作客,飯席間,其中一位長輩拿了他的手機找了幾張圖給我看,裡面看起來是一個投資計劃,問問我的看法,

  首張圖是今周刊的封面,某一期關於農金的專刊,標題是農金將是下一波投資的重點。接著是一張關於這個投資的內容,洋洋灑灑寫了不少篇幅,充滿願景和理想。最後,重頭戲是一張投資試算表,投資100萬元,每個月可以拿到4萬,也就是第一年累積可以拿到48萬的資金。

  沒錯,就是這麼巧,金額和報酬率與早上講座聽到的一模一樣,難道是同一家詐騙公司嗎?

  重點是,不管如何,只要遇到投資機會,先判斷是不是真的,才考慮要不要投資啊。報酬與風險一向是成正比的,高風險卻是低報酬的或許存在,但高報酬卻低風險的東西,卻是絕對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的。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飲料店很好賺嗎?

  「用權證,十萬也能變千萬!」

  「股票作空,兩年翻一倍!」

  坊間很多這類的傳奇故事,不乏上雜誌、出書、上電視的,只不過這種神人,就跟鬼一樣,相信的人多,遇見的人卻寥寥無幾,至少你我本身甚至家人朋友可能都找不到這樣的人。

  既然如此,為何仍吸引著大家前仆後繼的往投資的領域邁進呢?為何同樣的工具或操作模式,大師可以獲利,我們卻還是虧損連連呢?

  「倖存者偏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詞。

  炎炎夏日將至,大家每次去飲料店買甚麼黃金比例、鮮果汁、紅茶拿鐵時,是不是總會有種感慨-「賣飲料真是好賺啊,利潤那麼高,生意這麼好,還是開飲料店好。」


  沒錯,小編很久以前也曾有這樣的感慨,所以跟友人合夥投資了家飲料店,才發現不是每家飲料店都跟XX嵐一樣的。投資一間飲料店,不但好店面難找、好店員難尋、產品研發困難、舊客人難留住、新客人難開發、飲料報廢也不少,怎麼一切跟想像的不大一樣呢?

  這實在是因為,當我們身為顧客時,會去光顧的店,多半經營的不錯,口味好服務佳,所以生意多半也就讚的沒話說,於是就有了飲料店都很好賺的錯覺,忽略了那些門可羅雀的、關門大吉的飲料店,其實才真正占了大多數。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我們太容易把目光焦點放在成功者身上,所以就認為這些贏家們所經歷的,只要我們複製貼上,就可以成為下一位成功者,卻忽略了可能有更多失敗者,早就被大家的記憶給刪除了。更何況,媒體多半都會將成功的部份誇張,對失敗的部分則會避而不談,而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運作,雜誌上只會介紹他們投資的哪檔標的獲利三倍、五倍,而不會寫說有多少檔股票是虧損、或是權證是腰斬甚至歸零。


  所以,咱們學習這些大師們的神勇事蹟之餘,其實更應該去看看其他人失敗的經驗,學習成功不見得就能成功,但學習如何不失敗才能避免失敗,當然,這些失敗案例中,可能更多是我們自己的親身案例,應該記錄下來,別再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啊。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下午15:20即將下雨

  時序進入三月底,昨天傍晚卻乍暖還寒,冷鋒面突然襲來,好在Line裡面加入個氣象群組,已經先提醒我「下午15:20分台中將開始下雨,冷鋒面也將在傍晚襲擊台灣,溫度降至.....」,於是早已做好萬全的準備。不看氣象的朋友,昨天出門恐怕還是短袖短褲頂著太陽,下午卻被淋濕還著涼了。


  這群組的作者不是神,只是對熱衷於氣象,因此能夠用科學數據化的方式,去預測天氣的動向,但在一般人眼裡,也就成了預測高手了。而目前不但有Line即時通知,也有臉書專頁詳細說明,很方便喔,大家可以試試。

  如果投資上,也能有個科學數據化的方式,告訴我們台股甚麼時候最容易上漲,或者漲勢可能已經接近尾聲了,是不是也很方便呢?

  小編就寫過一個超高勝率的程式,回測過去三十年,勝率高達90%,沒錯,這是確確實實的數據,而且程式的內容,在此不收費大放送,程式只有兩個內容:

  一、每年11月1日買進。
  二、隔年3月31日賣出。

  就這樣。


  不要笑,先看看上圖的統計數字,過去三十年僅有金融海嘯時出現大跌,另外有兩次小跌,其他都是小漲到大漲不等。再看看不同指數水位下的統計數據,不管是4000點以下,還是8000點以上,勝率都是差不多的。



  為何有這樣的結果呢?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這段期間正值財報空窗期,每年的第三季季報在11月中公布之後,下一次就要等到隔年度的3月底,才會公布年報的資訊。也就是說,從12月到隔年的3月,足足有長達四個月的摸黑期,讓大家看不到公司損益狀況。這期間是大家矇著眼睛拼命做夢,不需要考慮基本面財報的問題,喊出的夢想越大,股價表現越強勁。

  所以集團作帳的作帳、外資調高目標價的調高目標價、投信拉抬的拉抬、主力炒股的炒股,整個市場一片歡樂喜氣洋洋啊。

  而現在呢,年報已經公布完畢了,五月中也將公布第一季的季報,偏偏目前台幣可是地表最強的貨幣,而出口廠商的匯損,也將在到時候見公婆了,所以接下來不只要步步為營,而是面對趨勢,得要謙卑謙卑在謙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