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競拍vs抽籤傻傻分不清~



  2006年2月份新股申購價差約有六十萬的益通光,當時凍結台股1300億的資金,掀起了新股抽籤的熱潮;再談談今年年初的精測吧,以每股承銷價格360元計算,總共凍結高達691億元,也約有23萬的價差可以賺。

  新股掛牌上市其實有分公開申購以及競標拍賣兩種方式,公開申購只要價差大,通常申購者會多於可申購的張數,所以需要透過抽籤來決定誰能申購股票,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新股抽籤;而競標拍賣則是投資人依公告底價喊價競標,出價者越高的,越有機會標到,如果有得標就按當初設定的價錢和數量來繳款。說到競拍就要聊聊它的前身-詢價圈購。

  這項制度在美國已經實行多年,主要是IPO股票沒有市場行情的參考價,而承銷商可透過詢價圈購方式向其法人及客戶收集訂價的資訊,通常這類的投資人較有能力收集該公司的資訊,由他們訂出的價格可反映市場對該股票的供需,也就是說詢價圈購是有價格發現的功能。但過去詢價圈購常出現黑箱作業,承銷商可將配額分給交情好的大客戶或者人頭戶,價格則訂的比較低,在到興櫃製造行情,散撥利多消息拉抬價格,待掛牌上市後高價賣出得取暴利。早在2006年時,某證券董事長辦理益通光電上櫃案,涉嫌以人頭戶詢價圈購,在掛牌前興櫃股價短時間內飆漲至九百元天價,足足是上櫃承銷價的近四倍。興櫃價格和上市櫃價格的比價效應下,使得益通能在掛牌第一天,就破歷史紀錄飆漲逾三倍,突破八百元大關。不法獲利八億元,遭檢方起訴求刑十年。

  像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受害的往往是可憐小散戶及小股東,在資本市場中總是輸家。為了防範此種弊端再度發生,就在今年1月1日起,將詢價圈購改為競標拍賣,採用美國標的方式及價高者得標。也就是說想參與競拍的投資人可到競價拍賣系統投標,設定價格及張數,排序下來後出價最高者可先得標,得標後就照出價的金額及數量去繳款即可完成競拍。目前新股申購籌資金額5億元以上有8成是競價拍賣,2成公開抽籤,競拍結束後則開放公開抽籤。



  有人說公開抽籤就像股市大樂透,只要花20元就有機會賺價差,看似無風險,中間還是岸藏玄機。每ID每檔股票只能申購一次,就算開了10個戶頭是不能重複抽籤的,只要有重複則全部踢除不能參與此次申購。另外也要注意,不需要每檔股票都參與抽籤,還是要看承銷價與市場價格的差距有多少,價差高的再去抽即可,畢竟中籤後到股票配發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若股價殺下來,原本要賺價差的反而倒賠,那就可惜囉。



競標拍賣網頁:https://scas.twse.com.tw/SCA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